【聊设计】初见叶子教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Onland Stu
  • 浏览:859 评论:4 人
  • 1楼

    【聊设计】初见叶子教堂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Onland Studio合伙人Bochao拜访卒姆托于瑞士Sumvitg设计的叶子教堂时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从自己的角度对该方案的理解和解读。
    初识叶子教堂(Saint Benedict Chaple)是2014年左右读《欧洲现代建筑解析:形式的建构》这本书时了解到的,作者通过简单的语言将卒姆托在瑞士Sumvitg一处山腰设计的这座小教堂的空间氛围描述得极为贴切:
    “教堂只有一个房间供村民做礼拜,内外一致,平面形状像树叶或是水滴形,和传统的教堂一样,这种形状有长短两条十字交叉的轴线,长轴朝向东方,教堂内部空间如同是一个精神的庇护所,是母亲温暖的怀抱。” [2]
    于是一直带着好奇与期许,希望有一天可以亲自走进这座小教堂,感受在崇山峻岭间它带给我的喜悦和温暖。
    2017年是我在米兰理工读硕士的第二年,同济的双学位项目为我带来了一批本科时代就关系亲近或是早有耳闻的同届校友,于是在2018年年初,“TP吸脸团”便乘坐火车开启了通往瑞士的跨年学术之旅。相比于卒姆托设计的瓦尔斯温泉,叶子教堂并不是这趟旅行参访的主角。从驻地到Sumvitg,每天只有几趟往返列车,而且需要在天蒙蒙亮时就启程出发,所以“TP吸脸团”在瓦尔斯温泉的热水里泡了一整天的情况下,只有我和大师兄决定第二天毅然前往。



    3楼

    一月的瑞士布满了皑皑白雪,并且没有工业废气的污染,雪显得格外洁净,成长于哈尔滨的我也觉得这样的景色一生难得会有几次相见。Sumvitg小站坐落在山脚下,顺着之字形的山路Via da Marias一直走上去,就是叶子教堂了。地图上直线距离1km的距离,足足走了1个小时,当然多半时间是在路上拍对面白皑的山和忽变的云。
    而这样漫长的行走准备过程,也逐渐加剧了我心里对这座小教堂的期待。走到半山腰如果突然出现了名叫Alpine的小村庄,那就离叶子教堂不远了。
    村庄里有一条单独的小路通向教堂。一路上被冻得手脚冰凉,裤脚被雪水沾湿的我和大师兄在第一时间钻进了教堂里,于是教堂的温暖便更加显得温暖。



    4楼

    “从山间小径进入教堂就像是进入了一艘小木船,脚下的木板微微起伏,37根木柱支撑起屋架,屋架像是船的龙骨或是叶子的茎脉,木柱和外墙之间留有耐人寻味的空隙,显示出结构与围合各自的建构逻辑,屋顶外面是弧形银色的金属屋面,屋面与外墙之间是连续贯通的高窗,阳光从上面撒入教堂内部,形成神秘的宗教气氛,犹如一幅抽象的光与影的全景图。”[3]
    从美景到小教堂室内,景色突然被收拢,只能通过连续的高窗看向天空,连雪山的峰顶也不能望见。教堂面对着山谷和远方的重峦叠嶂,但身处其中的我却无法对这一切有所感知,我能看到的只有天空,剩下的,就是坐在一排排的木椅上享受着温暖的时刻,我虽不是基督教徒,但那一刻也想安静的坐下去,思考或是不思考。



    5楼

    因此围合在这里变得尤其重要,相比于船形或是叶子形的建筑形式,我自己的认知是围合才是这座小教堂的精神核心。围合是将村民和游客在崇山峻岭中庇护,是让人暂时忘却周遭的环境而关注内心,是设计师卒姆托希望给予村民心灵庇护的形式。而连续的高窗则是人与天空,即神性,沟通的渠道和媒介,在庇护和抬头望向天空同时成立的情况下,37根脱离于围合墙体本身的支撑屋顶的结构柱则应运而生,并且为了强调整个建筑的结构逻辑,也同时是为了强调围合本身,木柱与围合墙面之间故意留有空隙,二者在互相确认彼此。屋顶是除了墙身外的第三维度的围合,龙骨强调着屋顶本身的坚固与稳定,这给了祈祷者更加强大的心灵力量。